7月10日,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、區農業農村局、區鄉村振興局在慶豐大樓會議室召開2023年通州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。市、區媒體應邀出席,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回答記者提問。
【全文實錄】
主持人:女士們、先生們,媒體的各位記者朋友們,大家上午好!歡迎參加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、區農業農村局、區鄉村振興局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。黨的二十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“動員令”。對通州而言,2023年是開啟農業強區建設的起步之年,做好“三農”工作意義重大、影響深遠。今天的新聞發布會,就是向各位記者朋友發布大家共同關心的區委、區政府《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》和相關推進落實情況。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: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花繼東、區鄉村振興局專職副局長喻曉康、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馬小莉、區農村經營管理站站長錢丹丹。
主持人:首先請區鄉村振興局專職副局長喻曉康介紹一下今年區委、區政府出臺的《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》(簡稱“實施意見”)的有關情況。
喻曉康:各位記者朋友,大家上午好。
2023年中央、省委、市委一號文件明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年度工作要點和任務清單。區委農辦通過認真學習研究2023年中央、省委、市委一號文件精神,以既能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、市委決策部署,又與區委研究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相銜接為主導方針,同時征求了區46家部門、單位的意見,起草了《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區委區政府于5月8日正式印發。文件分為7個部分,共41條具體實施意見,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加快建設“綜合產能強、科技裝備強、產業主體強、功能效益強、競爭能力強”的農業強區總體思路,明確了今年我區“三農”工作的主攻方向、具體措施和政策方針。
文件提出:加快農業強區建設,還是要從當下做起,著眼重點工作,解決好“三農”實際問題。今年農業強區建設的重點任務可以概括為“五要”。一要做好糧食安全頭等大事。必須守住面積和產量“兩道關口”,抓好耕地和種子“兩個要害”,注重開源和減損“兩端發力”,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,全力筑牢農業強區“基本盤”。二要加大科技裝備強勁支撐。深入推進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區建設,因地制宜推進區域化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建設,提升農機裝備水平,加快數字技術應用,做到向科技要動力、靠科技增活力,充分激活農業強區“動力源”。三要聚焦產業富民重要任務。重點做好建設通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、強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及促進富民強村三篇文章,延長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、完善利益鏈,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,不斷提升農業強區“含金量”。四要立足鄉村建設關鍵抓手。瞄準“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”的目標,更高水平規劃鄉村,更高標準建設鄉村,更實舉措治理鄉村,推動鄉村建設由表及里、神形兼備,著力提高農業強區“標識度”。五要明確城鄉融合主攻方向。把改革作為發力點、鎮域作為切入點,加快實現城市與鄉村、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,積極拓展農業強區“新路徑”。謝謝。
主持人:感謝喻局長的介紹,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。
南通日報記者:在實施意見中,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區作出了戰略部署。請介紹一下建設具有通州特色的農業強區具有哪些有利條件?謝謝。
喻曉康:近年來,通州區堅持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動搖,確保農業穩產保供、農村穩定安寧、農民穩步增收,全區農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。經接續努力,我區2021、2022連續兩年位列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“進位第一等次”,具備了由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邁進的發展基礎。
現階段,我區在推進農業強區建設上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:一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綜合產能不斷穩定。全區夏糧再次取得豐收,夏種進展順利,重要農副產品供給豐盈,耕地種子質量不斷提升,農機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。二是農業綠色發展生態底色不斷擦亮。樹牢農業生態觀,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。長江“十年禁漁”工作成效全省領先,沿江區域已然重現“魚蝦自舞、浪里白條”生機盎然景象。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加強。三是農業全產業鏈條的構建不斷健全。通過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平臺,拓寬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,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向等途徑,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。農業競爭力和附加值不斷提高,農業產業化、產業融合化、產業鏈一體化不斷深化。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。
下一步,我區將立足農情區情,以鄉村振興為抓手,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,強化農業科技支撐,做大做強現代農業,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,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創新,切實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,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,推動農業強區建設開好局起好步。謝謝。
南通電視臺記者:保障糧食安全是“三農”工作的頭等大事,請談一下當前我區糧食生產方面的具體情況?為了保障糧食安全,下一步具體從哪些方面發力?謝謝。
馬小莉: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,我來回答這個問題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,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飯碗主要裝中國糧。我區糧食產量已連續4年穩定在41萬噸以上,可以很好滿足城鄉居民的口糧需求。
2023年全區夏糧生產呈現單產增、總產增、品種優“兩增一優”特點。目前預案:夏糧種植面積40.4萬畝、平均單產364公斤、總產14.72萬噸,其中小麥單產398公斤,創歷史新高。積極擴大油料作物生產,完成大豆播種面積8.49萬畝。
今年全區秋糧預計播種面積52萬畝左右,其中,水稻36.1萬畝,大豆8.49萬畝,玉米約5.5萬畝,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落實1.3萬畝,已播0.3萬畝。因近階段梅雨天氣的影響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播種緩慢,其他夏播基本已進入尾聲。
強化科學技術支撐,堅決扛穩扛牢穩產保供責任,依舊是今年聚焦的“頭等大事”。下一步,我們將抓好“四個堅持”,推動高基礎上再奪豐收。一是堅持穩面積。分解下達糧食生產目標任務,將糧食生產列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考核、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,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;二是堅持提產能。圍繞畝均糧食產能達到1000公斤總體要求,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不斷提升農田基礎設施水平;加強稻麥品種的安全測試與示范應用,全面提升優質適種良種的覆蓋率;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,提升糧食生產現代化水平;三是堅持強技術。以全面建成“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區”為目標,主推大功率、復合型、智能化農機裝備,特色農機化發展水平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。四是堅持強服務。通過有機整合區鎮兩級農業技術資源和力量,結合我區實際狀況,成立四大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,完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。
通州日報記者: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,今年的實施意見在落實好產業幫扶政策,讓“土特產”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有哪些考慮?謝謝。
馬小莉: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,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,位列五大振興之首。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,明確要求重點要做好“土特產”三個字文章。我們將重點從四個方面來下功夫。
一是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。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,開發鄉土資源,這就是土。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,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。樹立農業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品牌價值整體協同發展觀念,啟動通州農業品牌三年行動。開展農業品牌專題培訓,會同區政協開展通州農業品牌建設調查研究。將歷史傳承、民俗特色等文化元素注入農產品品牌建設之中,讓“通”字頭的農產品更能用文化理念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。做強優質稻麥、特色蔬果等傳統優勢產業,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規模生產、初加工,提高農產品附加值,真正讓通州的“好產品”賣出“好價格”。
二是在產業融合上下功夫。重點是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,接二連三,著力強龍頭、補鏈條、興業態、樹品牌。在縱向上,貫通產加銷,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,積極培育景瑞等本土領軍農業龍頭企業。圍繞產業深度融合,以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為支撐,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、倉儲保鮮冷鏈、電子商務,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,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。在橫向上,融合農文旅,加快發展面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。以五接鎮開沙村、石港鎮睹史院村、金沙街道金北村等村作為農旅產業發展示范基地,輻射帶動全區鄉村旅游經濟提振復蘇。以東社鎮東平村農耕文化展示館、十總鎮育民村稻米文化館為載體,傳承鄉村文化,留住鄉愁記憶。
三是在優化布局上下功夫。聚力主攻通州省級農業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建設,加速打造對外展示“農業強區”的窗口。強化要素支撐。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,集中扶持示范園建設,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優先納入示范園建設項目庫,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。積極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,落實點狀供地,支持園區開發。通過政策導向、薪資優勢等吸引各類農業人才到示范園就業創業。著力提升配套服務功能,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,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,向園區集中,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。
四是在聯農帶農上下功夫。做好農業農村工作,必須尊重農民意愿,厚植為民情懷,真正把工作做到農民心坎上。通過探索建立聯農帶農新模式,把農民嵌入產業鏈條,不僅讓“土特產”增值,更讓農民“得利”。通過開展農民培訓、成立農業行業聯盟等多種方式,強化政策支持,讓一批愛農業、懂技術、善經營、會管理的“新農人”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“帶頭人”,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、家庭農場、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,以提供就業崗位、簽訂種養協議、入股分紅、資產租聘等形式進行利益聯結,持續幫助農民增產增收,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發展紅利。謝謝。
通州電視臺記者:近期全國上下在學浙江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據悉南通市也相應出臺實施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工程三年行動方案,請介紹一下我區在落實這項工程中的推進情況,并對此作出了哪些新的部署?謝謝。
花繼東: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?!扒f工程”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、親自部署、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,不僅造就了浙江萬千美麗鄉村,而且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,在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等方面,貢獻巨大,意義深遠。我區按照南通市“百千工程”動員會議要求,及時調整了工作思路和舉措,踐行“抓鐵有痕、踏石有印”的實干精神,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了工作:
一是聚力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建設。2022-2023年度正在培育示范村居24個,都是南通市級示范村先進村,其中新培育示范村4個,持續培育示范村4個,先進村15個。到6月底,全區24個培育村149個項目,已開工147個、占比98.7%,完工95個,占比63.8%。示范培育以產業興旺為重點,結合現有基礎和待實施項目,構建以生產生活為核心的區域,直觀展示整村建設成效的“大小循環”示范線規劃布局,推動呈現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。
二是開展“三美一高”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創建。2023年,南通市下達通州的任務是“1+8+3”,即劉橋鎮創省級示范鎮,另創8個省級示范村、3個市級示范村。在農村廁所革命方面。截至目前,共完成農村戶廁改造提升5994座(新建改造戶廁4221座、整改達標戶廁1773座),完成率74.93%。預計6月底,年度目標任務完成超80%。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。在去年的基礎上,今年新增的石港、二甲和平潮鎮市場化改革在有序進行中,8個鎮街已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域。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。制定了通州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,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理機制,全區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已建成投運181座,今年新增治理涉及9個鎮、17個村居、5000戶。
三是構建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機制。通過挖掘一批典型案例,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帶動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。下半年將對年度考核排名前7名的鎮(街道)推選出的先進村居進行全區評選,設置一二三等獎進行獎勵,并在全區公示。針對大棚環境、附房與破落建筑整治、三線整治等薄弱環節,開展專項整治月活動。重點關注村莊垃圾清理。通過印發正式文件、召開工作會議等形式,對全區村莊清潔行動工作作出安排部署,全方位宣傳發動,全過程督查指導,統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。通過“文明戶”“清潔戶”“美麗庭院”等評選活動,選出一批優秀典型人物和家庭,表彰其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突出表現,激發大家爭做文明戶的積極性,從根本上逐步引導村民改變生活陋習,從而達到長治久潔的良好效果。
近日,區委主要領導在十總鎮、石港鎮調研“百千工程”推進情況時強調:要切實提高站位,增強實施“百千工程”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,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扎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邁上新臺階。
下一步,我們將圍繞“到2025年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,以農村“產業美、生態美、環境美、人文美、常態美”為標志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呈現可觀可感形態。到2025年,全區建成15個以上鄉村振興示范村,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全面振興示范樣板”的工作目標,堅持黨建引領、系統思維、因地制宜、政府引導、以人為本,建立健全組織機制,層層壓實工作責任,加大財政獎補力度,全面完成南通市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工程的各項工作任務。重點做好以下五大任務:一是突出融合發展,彰顯產業美。實施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,推進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,做強產業發展平臺,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,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。二是突出污染防治,彰顯生態美。鞏固提升農村廁所革命、生活污水、生活垃圾的治理成果,全面完成“十四五”期間5.746萬戶戶廁改造任務,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齊備,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,無暴露垃圾。三是突出全域提升,彰顯環境美。通過實施村莊塑形、村莊清潔、公共環境提升、鄉村綠化美化的行動,加強環境長效管理。四是突出全民參與,彰顯人文美。構建村民全面參與機制,廣泛開展文明評比,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;推進鄉風文明建設,把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、轉變落后思想觀念納入農民教育培訓范圍。五是突出長效管護,彰顯常態美。全面建立健全“五有”(有制度、有標準、有隊伍、有經費、有監督)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,實現管護內容清單化。謝謝。
通州電臺記者:農村集體資金、資產、資源,一直以來是廣大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。在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要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,請介紹下上半年全區這方面的工作進展情況。謝謝。
錢丹丹:好,我來介紹一下。在今年的實施意見中,把多途徑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舉措,通過實施“黨建強村、雙百倍增”計劃,支持村集體大力發展物業經濟、資源經濟、服務經濟、“飛地”經濟、融合經濟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模式,推選培育一批五星級股份經濟合作社,不斷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水平。上半年,我區切實抓好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規范化建設,繼續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促進全區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。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:
一是大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。與組織部共同組織實施“黨建強村、雙百倍增”計劃,提出探索“鎮資村管”模式、支持成立“強村公司”、開展“村企聯建”行動、選派“興村工作團”、加大鄉土人才引育力度等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十條舉措。堅持向內挖潛與向外拓展相結合,積極盤活用好各類資產資源,不斷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。截至6月底,全區207個村,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預計達1.3億元,村均63萬元。
二是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。繼續推進“政經分開”改革。指導督促各地參照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的有關規定,規范村(居)民委員會財務核算和管理。加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檔案管理,明確產權制度改革檔案的收集范圍,完善文件材料整理歸檔工作。定期開展清產核資工作。做好2022年度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工作,清查結果向成員公示,實行動態管理,做到資產明晰,賬實相符。
三是強化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。實行全區村級財務集中審核日制度,區級安排專門人員,每月10日、25日前,對照制度要求對全區各村(居)財務管理情況進行抽查。針對少數制度不健全、“三資”底數不清、資產處置隨意、審計監督缺失等問題,深入開展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專項治理;開展村級集體資產資源違規租賃發包等專項整治行動“回頭看”,全區重新通過平臺發包簽訂合同15份,收回欠繳租金等1109.2萬元,重新規范合同36份。謝謝。
主持人:感謝媒體記者提問和嘉賓回答。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。謝謝大家!